孿生兄弟奶茶通俗學 紀錄港式茶記情懷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5/20 12:13

最後更新: 2016/08/02 13:12

分享:

分享:

呷一口奶茶,品嘗一個故事。一對孿生兄弟走遍大街小巷,尋訪隱於市的港式奶茶。

喝一杯好奶茶和心態有關,你會「隊」、「啪」,還是像我們般「嘆」?奶茶好喝,在於故事。

在灣仔藍屋旁一家不起眼的茶檔,崔氏兄弟坐下,翻看餐牌,「奶油豬、肉丁麵,兩杯熱奶茶唔該。」

等會兒,奶茶端上,瓦杯鐵匙,兩人拿起聞一聞,哥哥Haze掏出相機拍,弟弟阿朗看過照片,點點頭,二人才呷一口奶茶,若有所思。

他們會以熱度、香味、順滑、回甘等作評分,但強調評分不是比味道好壞,只為留住味道的記憶。(車耀開攝)

兩年來,他們都如此記錄每一杯港式奶茶,屈指一算,至少有5、60家店的奶茶了。

好味道在於人情味

2014年,自認奶茶迷的崔氏兄弟創立「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」Facebook專頁,從茶葉到杯子、歷史文化到幽默漫畫,訴說關於奶茶的一切。目前兩人經營Facebook專頁的同時,亦正籌備寫一本奶茶專屬的書,暫預計今年10月出版。

原來奶茶容器都大有學問,阿朗最愛雙紅線瓦杯,Haze則偏好玻璃杯。相片來源: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

「哪一杯奶茶最好喝?」是兩人常被問到,卻又偏偏不回答的問題。Haze笑說:

舌頭是我的,我覺得好飲關你咩事?

味道非首要,他們在意的是人情味,「很老土吧,但是真的」。

豪華㗎啡茶廳的老闆何氏夫婦,與兩兄弟很熟絡。相片來源: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

兩兄弟本從事動畫設計製作,曾是「動漫基地」(前身為「綠屋」)的租戶。憶起那時奶茶癮一起,下樓就走進「豪華咖啡茶廳」嘆茶談天,「那是我們最常去的茶記,和老闆很熟了。」

同樣在灣仔、屹立逾60年的「德如茶餐廳」是他們另一至愛。兩兄弟更曾邀年逾90的創辦人蘇媽深度訪談,那杯奶茶想必格外甘醇。馬路旁的綠鐵皮茶檔,寫在白瓷磚上的「餐牌」,相比一式一樣的「倒模」連鎖店,有意思得多。

Haze帶記者到德如茶餐廳看看,店員熱情稱呼他為「畫家」,店裡掛着兩兄弟為店畫的繪圖。相片來源: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

可悲的是,在我們還沒來得及發現、珍視、細味,老舊小店已被城市壓迫,一家接一家窒息逝去。

歎官方保育易變質

進駐過政府保育的「綠屋」,到過最終被淘汰掉的茶記,兩兄弟不再相信所謂的「保育」。

往門外看,棚架布幔包裹着對街的藍屋,原來兩人在訪問前特意逛了一圈,疑惑棚架拆除、布幔卸下之日,藍屋會變成怎麼樣,只盼藍屋還是藍屋,還是一樣活潑可愛。

Haze認真道:

由官方做保育,往往變質而不自知,冠冕堂皇的字眼,聽了只覺礙耳。

話比較少的阿朗也沉不住氣:

其實和立墓碑沒分別,將外形保留了,但裡面再沒內容。

人去樓空,等於軀殼沒了靈魂。

就像利東街,甚麼叫囍帖街?就只剩一首歌。

他們心痛又不忿,因此下定決心盡力為所愛的奶茶、小店、社區、城市,挽回一點點尊嚴。

守護奶茶以至香港

奶茶好平,但不是cheap!

Haze指,香港人一日喝掉250萬杯奶茶,一年9億杯,市場不輸咖啡紅酒。(車耀開攝)

文青嘆咖啡,中產品紅酒,奶茶卻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出沒。可兩人認定,奶茶比咖啡、紅酒來得更獨特、本土、貼地,因著其深厚歷史文化底蘊,更該受到尊重。Haze打了一個有趣比喻:

奶茶等於香港,像一個說廣東話的鬼佬。

昔日英式下午茶文化傳來,奶與茶沖撞混和,成就了今天的香港。

英式下午茶與港式下午茶,你喜歡哪一款?相片來源: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

發掘愈多,兩兄弟內心使命感愈大。當荒謬充斥社會,小店正在消失,

我們成長的家由我們保護,就算是80後我們都還很熱血,想要帶來改變。

兩人曾為報章畫插圖,介紹雲吞麵。Haze直言,政治和生活分不開。相片來源: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

奶茶是戒不掉的癮

改變,談何容易,可幸有兄弟並肩作戰。這對孿生兄弟,同一天生,同一張臉,一同畫畫,一同嘆茶。

左為崔嘉朗(阿朗);右為崔嘉曦(Haze)。(車耀開攝)

小時候,哥哥左手,弟弟右手,兩隻小手一起在大畫紙塗畫;長大後,兩人一起經營「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」,Haze笑說感覺似曾相識。

我們不是1+1=2,是1+1=4,兩兄弟的化學作用吧。

至於奶茶上癮,可能是遺傳基因。崔媽媽年輕時當護士,為了保持極度清醒,一天喝3杯奶茶,兩個小豆丁看在眼裡,好奇種子悄悄萌芽。

奶茶的意義?「上癮。」兩人不假思索,相視而笑。